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大多数家长朋友的共同愿望。怎么才能实现呢?家长们可能会异口同声地说:“补课!”
如果补课再不起作用,当家长的就没招了,于是把指责的矛头对准了孩子:“一样是上课,一个老师教的,怎么别人就学好了,你就学不好?还是你不好好学!”
做为家长,如果你还这样简单地认为,孩子学习不好是态度的问题,那就大错特错了。学不好有很多原因,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观念的局限。
两个天资相同的孩子,一个成功了,一个失败了,他们的差别在哪儿?心理学中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和习得性无助实验,向我们揭示了观念对人的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:
1968年的一天,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,对几个班的学生进行实验。他以赞许的口吻将一份“最有发展前途者”的名单交给了校长和相关老师,并叮嘱他们务必要保密,以免影响实验的准确性。8个月后,罗森塔尔对参与实验的学生进行复试,结果奇迹出现了:凡是上了“最有发展前途者”名单的学生,个个成绩都有了较大进步,且性格活泼开朗,自信心强,求知欲旺盛,更乐于和别人打交道。
为什么会这样呢?要知道,没有人可以准确预测别人的前途,罗森塔尔只是撒了一个“权威性谎言”,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便挑出来的!但谎言产生的效果让人惊讶。拿到名单的校长和老师无疑是接受了暗示,对名单上的学生增加了好感,给予了更大的关注、信任和希望。罗森塔尔效应验证了他人的期待能改变一个人的生命轨迹。
“习得性无助”的概念是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曼1967年在研究动物时提出的。他用狗作了一项经典实验:起初把狗关在笼子里,只要蜂音器一响,就给狗以难受的电击,狗关在笼子里逃避不了电击;多次重复之后,在给电击前,先把笼门打开,但此时蜂音器一响,狗不但不逃反而不等电击出现就先倒在地上开始呻吟和颤抖。
本来可以主动地逃避,却绝望地等待痛苦的来临,这就是习得性无助。
了解了罗森塔尔效应和习得性无助实验,我们就能理解人是如何形成自我信念的:人在不断尝试中反复得到失败的体验,就会认为不可能成功而不再尝试,开始相信所谓的“命运”。
由此可见,消极的暗示对孩子的学业成就有很不利的影响;反之,当孩子具备积极的自我信念时,学习的成效也会提高。孩子的未来就藏在父母的暗示和期待里。
怎样让孩子摆脱习得性无助,重塑自我信念?作为父母,你需要这样做:
● 坚信儿童的潜能是无限的,只要他们智力正常,就能学会现在所学的知识。
● 及时鼓励、表扬,让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,从学习中找到胜任感和自信心。经常品尝到成功的喜悦,可以让他们相信自己能学会。
● 正确引导孩子的学习动机。孩子就像一辆汽车,学习的动机就像制动系统,一直脚踩刹车的孩子,家长干着急是没用的。孩子学习的动机分为两方面——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,家长和老师的表扬是外部动机,孩子自己在学习中体会到的快感和远大的理想是内部动机,多大的动机就会产生多大的推动力。
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要牢记爱和责任,并时时记住:做对的事,把事做对。